跳到主要內容

SANDBOX - 窒愛

當愛讓人窒息,那將是比恨更絕望的風景
~《窒愛》,SANDBOX

遊戲屬性:劇情推理、反映社會現象、邏輯性謎題

本回密室遊歷要與大家分享的是 SANDBOX 工作室所推出的《窒愛》。在開始進入正題前,首先要替《窒愛》做一點小小的澄清:也許各位都曾經耳聞過《窒愛》有很多的「理工科」謎題,但就筆者的實際體驗而言,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說,本作並沒有一定需要特定專業知識才能解開的題目。如果有人是因為這一點而為之卻步的話,那麼就只能說太可惜了。

一般來說,像這種牽涉到特定專業知識的密室謎題,會有兩極化的困境:要嘛出題者在不自覺下依自己為基準而將難度提升到必須對該專業有一定認識才能順利解題,又或者是在刻意調整之後,導致整個謎題只剩下一個徒具外表的空殼,導致真正具有專業背景的玩家反而無法認同。但是《窒愛》成功地克服了這個困境。由於筆者個人的專業項目恰好就是本作品劇情發想的基礎之所在,捫心自問,若是立場交換,筆者也沒有把握能設計出這樣難易恰當、又不與實際領域脫離太遠的謎題佈置。相信 SANDBOX 工作室必然是在這方面下了不少逐步修正的水磨功夫。所以,在謎題設計方面,即使本作不能說是無可挑剔,但在耗費的苦心與整體營造的效果上,也絕對達到了高標以上。

再來要提的是場景。在遊戲場景上,將近一年前推出的本作比之近來裝潢佈置愈發精緻的各項新主題雖然確實大有不及之處,但是也絕不是粗製濫造之流,各個場景在實際遊玩時都切切實實地將該場景所應該帶給玩家的感受表達了出來。若果硬要類比,可以大致想像為電影與舞台劇的差異:後者的精緻度與真實度當然不如前者,但是它們都成功地幫助視聽者「進入」了該作品的場域所在,都是一個「好」的場景。而《窒愛》更藉由某一謎題與場景的緊密結合來大大提升了本作中一個「密室」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令筆者為之驚豔。

接著,要分享的是劇情演出。對於某些擅長猜測劇情的玩家來說,可能會在看過本作的宣傳頁面之後就心想:大概就是這麼回事了。不過 SANDBOX 還是努力在看似司空見慣的老套劇情中,加入了自己獨有的轉折所在。另一方面來說,由於遊戲開始之前,玩家就已然事先清楚將會有一個劇情謎底問答的環節,某種程度上強化了玩家投入至劇情中的傾向,而不是只單純把劇情當作謎題的「載具」來使用。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窒愛》整體而言是一個在經典密室形式上加入個人演繹、試圖改善常見傳統缺點的半實驗性作品──稱之為「半」實驗,是因為它並沒有試圖一次就達到顛覆既有傳統的打算,而是在完整的作品文本上再額外加入一點創新的小嘗試──就評論者的角度來看,這當然脫不了市場考量的因素。畢竟,全實驗性作品可以想見一定難以被大眾廣泛接受。但是就玩家角度來看,我倒是比較欣賞這種穩健的作法:先站穩腳步、建立起既有口碑,才能讓後續的嘗試更加為人所看見。

最後,由衷地希望 SANDBOX 工作室在結束《窒愛》、完成學業並調整狀態後,能夠重回業界為我們繼續帶來更多的好遊戲。

總和評價:在專業知識與謎題可玩性間的拿捏是我目前所遇見過最好的,這份細心調整的努力,絕對值得一提再提。
推薦指數:誠意推薦。如果在4月16號前各位有打算一遊密室卻還未選定目標,那麼就請選擇《窒愛》吧!


        台北市天祥路70號(捷運民權西路站八號出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密室遊歷 - 煩腦 / 模仿犯

(文章開始前先要澄清一件事,筆者體驗《模仿犯》的時間點其實在去年十一月間,只是因為各種原因而遲遲不能完成本文。文中各項論點都是依據當時的遊戲經歷而來,可能跟目前的實際狀況有所落差,還請各位若發現有誤之處能加以更正。) 隔了一段日子不見,今天想為大家介紹的作品,是台中「煩腦」工作室的《模仿犯》。 對筆者來說,一個實境解謎遊戲先不論其好不好玩,若要能讓人印象深刻,遊戲中必定要有某項讓人「意想不到、眼前一亮」的特點所在。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觀點的話,那麼,我想你或許也陷入了與筆者相同的困境——在遊戲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不可避免地總是在諸多新遊戲裡發現似曾相識、差相彷彿的設計,而漸漸喪失了當初那種總是可以發現新事物的樂趣。當然,這絕非工作室的錯誤、也不代表這些作品本身不好玩,純粹只是因為創作者選用了相近的硬體媒介、故事材料而產生的結果,或許我們可以借用生物學上的「趨同演化」來形容吧——當大家試圖切入的都是同一個市場、同一個客群的時候,採用類似的策略、產生類似的作品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模仿犯》卻成功地做到了「讓我眼前一亮」這點。 憑心而論,在整體製作上,《模仿犯》有著許多未臻完美之處,但是「煩腦」工作室在遊戲核心上所放入的創意及巧思就足以筆者眼中彌補的一切瑕疵。 好作品毋需多做介紹。假若你也苦惱於許久不曾體驗到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不妨給「煩腦」工作室的《模仿犯》一點點時間吧。 至少,對我來說,那是值得的。 Funow 煩腦密室逃脫工作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nowstudio/

密室遊歷 - 千年古墓, 逃生門

今天要為各位同好介紹的是一款小品性質的遊戲:《千年古墓》。 與前些日子引起一陣討論的《掘》雷同,《千年古墓》也是一個以「古埃及陵墓考古」為發想基礎而創作的遊戲。不過,兩者的相似也就到此為止而已,即使參考了相同現實元素,逃生門團隊還是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做出了一個與前者完全不同方向的解謎遊戲。 對於《千年古墓》,筆者特別想一提的是「無文字敘述」這個特殊設計:在本作裡,玩家們不是靠「閱讀」、而是全憑「圖像」來理解謎題是什麼?又該做什麼?這種設計其實是一個想起來似乎不難、但是創作起來很麻煩的方式。其麻煩之處就在於圖像必須足夠簡單且直接,才能在沒有文字輔助下,讓人沒有誤會地理解。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須保留足夠的思考空間,否則就失去了解謎的成份而成了單調的「看圖說故事」。本作中雖然還是有些小題目是屬於後者這種一目瞭然的情況,但是幾個主要謎題都是需要一點觀察與思考才能順利解開。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逃生門做了一個兼顧解謎趣味與難度的好嘗試。 而遊戲中對於古埃及文化的引用也確實與故事互相嵌合,而不單單只是一個用來包裝謎題的噱頭。雖然其中還是難免有一些穿鑿附會又或刻意行之的不正確處,但除非玩家本身正好對於該方面的知識特別豐富才會有出戲感,整體來說,玩家們確實能從中感受到「一行人困在埃及古墓中,試圖破解機關找到出路」的臨場感。 當然,美中不足的地方還是必須一談。首先就是本遊戲的內容較短。以筆者來舉例,當天解開謎題找到出口的時候,我還一時錯愕,完全沒反應過來遊戲已完成。如果是有經驗、有默契的團隊湊滿人數來闖關的話,可能在遊戲預定時間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內就能破墓而出。這點對於希望沉浸解謎樂趣的重度玩家來說多少算是缺憾,畢竟遊戲內容短,就等於可能有人沒玩夠謎題就結束了。但是反過來說,會覺得太快,也代表遊戲的解謎動線與節奏順暢,讓人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正確方向,對於一般玩家來說,這應該是利多於弊的一點。另外,我個人較在意的是遊戲中某幾項機關類謎題操作成功之後的反饋效果可能被忽略,導致玩家懷疑自己而反覆進行操作,導致了不必要的迷航。雖然這也是因為我們玩家本身忽略四周環境而產生的問題,不過還是會覺得效果再明顯一點會更符合大家心中對於「古墓機關」的想像。 總結來說,「小巧精緻而有趣」就是我對《千年古墓》的印象與評價。 推薦指數: 物有所值。一場小型的印第安那瓊斯式冒險。 遊戲資訊: ...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