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Escapeholics / 伊甸I-亞當覺醒 / 那年冬天,我送你的聖誕禮物

本次密室遊歷來到了位於捷運民權西路站、晴光市場旁的 Escapeholics(https://www.facebook.com/Escapeholics/ 以下簡稱 EPIC)。EPIC 目前共有一大兩小、總計三個主題,本次造訪主要是為了科幻風格的主打作「伊甸I-亞當覺醒」,在等候上一場玩家時還順便遊玩了「那年冬天,我送你的聖誕禮物」這個名字真的很長的小品。

以下,就是對於兩作的體驗分享。

伊甸I-亞當覺醒
虛擬已成現世。當受造者睜開雙眼時,無機靈魂中流動的將會是神光?是魔影?抑或是……
遊戲屬性:科幻、邏輯推演、陣營任務

『與A.I.——奇點人——的一場大戰後,地球殘破不堪,人類藉著虛擬化的「伊甸」平台來維繫現代文明的運作。然而,在安裝了新A.I.防禦系統「亞當」之後的某次例行維修後,伊甸系統卻陷入了停擺危機!身為精英探員的各位,在E.P.I.C.的召集下,登入「伊甸」解決問題、探索真相』看完背景故事後,也許有些對科幻故事較不感興趣的朋友已然頭昏腦脹,不過事實上整體脈絡其實相對單純:身為探員的玩家們,要解開各種謎題、找出故障原因以修復系統,拯救人類文明。

真正複雜的,應該是本遊戲強調的「陣營任務」。開始前,玩家們就會被分配為四個陣營,遊戲目的除了單純的修復「伊甸」並離開之外,還有各陣營的專屬任務——既然是「陣營」任務,想當然爾,陣營之間的目標是有彼此衝突的。所以,當你發現怎麼熟悉的隊友在遊戲進行中有了跟平常不太相同的舉動時,就要好好注意,自己的陣營目標會不會被阻擋了。

在場景裝潢方面,也許是為了表現科幻故事的未來感,採用的是偏向工業設計極簡風的概念,對於希望看到華麗聲光效果的玩家們還來說可能會略感失望。不過誠如前述,在符合主題風格這一項必要條件上,還是成功的。

謎題方面,一律都是以邏輯推演為解題骨幹,不會有神來一筆的跳躍性思考,也不需要進行複雜、易出錯的機關操作。對於解謎中毒者而言,是一個可以讓人單純享受腦力激盪樂趣的優良環境。

最後要提到的是故事劇情,雖然本主題看起來科幻元素很吃重,但實際體驗起來只能說是點到為止。不過考慮到台灣的科幻愛好風氣其實並不太盛,為了讓大部份人不會因過重的科幻成份而卻步,也只好在故事鋪陳上有所取捨。也許在玩家接觸了本作後,續作裡可以更多增加深層科幻元素的機會。

總合評價:台灣少見的 cyberpunk-like, posthuman-like 科幻主題,陣營任務則為遊戲過程增添了不少歡樂的變數。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即使是科幻門外漢的玩家也可以在遊戲中得到樂趣


那年冬天,我送你的聖誕禮物
一張不知來歷的卡片、一個不著頭緒的謎題、一段不能釋懷的……
遊戲屬性:短時數小品、邏輯推演、感性劇情

是否曾經在信箱裡收過一些完全不知所以然,也許是寄錯了的信件嗎?或多或少吧。也許你會試著把信件退回原主、或者轉交到應寄處,但更通常的情況是,你會就這麼把它擱下,忽略、遺忘、不再想起它。然而,如果這是一封邀請函,而你真的應約前去了呢?要知道,好奇心不只能殺死一隻貓,更能為人帶來……

讀完這段劇情,是否成功勾起你對後續發展的興趣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應該來試試這個僅有十五分鐘時間的小型主題。

請不要因為本作的遊戲時間短或價格較便宜就對它包持「好玩嗎?」的偏見。確實,本作的謎題數量較少,也沒有大半密室都有的場景轉換元素,但是實際遊玩起來,卻會覺得這樣的遊戲時間、這樣的謎題組成、這樣的劇情轉折,恰好構成了一個互相平衡的穩定結構。「恰到好處」正是我在回想體驗過程時,第一句冒出來的評語。玩過了各種大型主題,突然又遇見了如此這般的純粹、質樸作品,著實是一個讓我能回味再三的美好經歷。

總合評價:遊戲時間雖短,但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且因時間緊迫、空間不大,玩家更能專注在解謎之上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尤其適合給新手體驗一下「實境逃脫」的純粹樂趣所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

密室遊歷 - 許多門 / 石器時代、米其林尋兇

前些日子,去了在社群眾同好中頗有微詞的台中「許多門」。本來,筆者是抱持著一種接近「明知山有虎」的心態而去,然而在先後實際體驗過《石器時代》與《米其林尋兇》之後,我其實獲得了相當滿意的遊戲經歷。 首先,對於工作室服務態度,我個人的標準一向是應該達到「不造成玩家無謂的困擾」及「友善引導玩家完成遊戲」這兩點為基本要求。對後者,「許多門」的工作人員表現得恰如其分,沒有什麼值得挑剔之處;而對前者,至少在我這僅僅兩場的遊戲經歷裡,感受到的都是工作室的熱忱——退一萬步來說,我並沒有遇到工作室堅持不分開找錢這種讓玩家極度不方便的奇異堅持。也許這是因為當天我遇到的是比較優秀的工作人員、又或許是因為我並沒有遇到什麼超出工作室員工訓練的突發狀況,但是就我個人意見來說,即使「許多門」的服務水準還並不是第一流水準,也絕不到應該被特別抱怨的地步。 再來,「謎題缺乏邏輯」也是一個「許多門」向來為人所詬病的問題。但老實說,我個人並不覺得這是一個中肯的評價。確實,這兩場遊戲裡,都有非常不直觀、不靠解說基本上極難搞懂如何運作的操作型謎題,不過除此之外的題目,並沒有脫離遊戲文本的脈絡所在,其中當然也會有比較跳脫劇情、純粹為了遊戲性而硬是嵌入的「出戲」謎題。不過老實說,其出戲的程度也並不比某些頗受好評的主題來得嚴重。 總而言之,對於「許多門」——至少對於《石器時代》與《米其林尋兇》兩項主題來說——筆者的評價是「簡單、有趣、純粹娛樂性的小品主題」。而如果你問我是否還會重訪「許多門」,一探其他主題?答案是:當然。 許多門密室逃脫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186號11樓之5(中港通商大樓)

密室遊歷 - 黑盒子 / To Lie or not To Lie / 同學會

「黑盒子」工作室,一個以實驗性劇場與心理學概念兩個同名詞為號的團隊。 《To Lie or Not to Lie》與《同學會》,兩個滿載創作者的自信與抱負的特色之作。 對於「黑盒子」這樣一個風格強烈、在實境遊戲上自有一番理念與看法的創作團隊,太多的介紹只是剝奪了讀者將來親臨現場的樂趣,但是,如果因此而什麼都不提的話,顯然也無法勾起大家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既然不談作品,那麼,就讓我們來談談工作室本身吧。 對於「黑盒子」工作室,我想所有曾經造訪過的同好們都會在踏入工作室之內的那一瞬間起,就深深感受到這個團隊對於「沉浸性」這個實境遊戲所特別側重的特點做出了多大的創新與努力:至少到目前為止,筆者還沒有見過任何一款實境遊戲作品嘗試了與「黑盒子」相似的發想。 而這段堪稱「震憾教育」的體驗,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於玩家的一種預揭示— — 在「黑盒子」裡,你並不只是單純的「玩遊戲」,而是與遊戲「一同經歷」— — 對於如何營造遊戲沉浸感這一課題上,創作者不但饒負野心地挑戰了「由玩家自己完成故事演出」這種我個人認為最能讓玩家融入遊戲、但在製作上也最難以駕馭、是以在業界裡也最少見的大膽作法,還更進一步地將其推進到一個「遊玩即演出」的極端程度。 在創作上,任何對於「既定概念」的挑戰,向來都是精彩的。更何況「黑盒子」的兩款作品即使拔除了「創新」這點,也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水準之作! 聯絡資訊 黑盒子工作室 網站 Facebook 臺中市北區華美街二段236號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