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哇Cow / 全面屍控


全面屍控

倚著依舊冰冷的鋼板大門,他點了一支菸,深深吸了兩口,下意識地要遞給身旁的戰友分享。才發現,連最後一個戰友也已經不在了——斷後掩護任務目標撤退的笨蛋、前導清理移動路線時被大批活死人包圍的笨蛋、志願兵分二路引開屍群注意力的笨蛋、一起死守此處到被咬傷感染只好自己轟爛腦袋的笨蛋——再沒有任何一個跟他一樣向絕望挑戰的笨蛋,可以來分享這劣質菸草的嗆人煙霧了。

能夠感傷的時間卻只有一怔,「大概只能再擋住下一波襲擊了。」對於必然來到的那個結局,他心知肚明

但是他沒想過逃走。

因為在這片鋼板的背後,是釜底抽薪的一次斬首行動、是滅亡關頭的一點希望火種、是他與一眾戰友即使犧牲生命也要確保安全的你們:即將穿越時空,暗殺「最初喪屍」於毀滅已成定局之前的人類鬥士們!

遊戲屬性:劇情演出、互動式電影、非典型解謎


「反抗」,是一個各種創作文本中歷久不衰的命題,「反抗命運」更是一個各種英雄故事中所不可避免的元素,我們甚至可以誇張點說「反抗」與「自我追尋」就是各種英雄之所以偉大的必經過程。而把這項命題套入到科幻創作的領域時,就產生了「回到過去」的經典套路。

是的,「全面屍控」正是另一個以「回到過去,修正歷史」為基本發想的創作。

也許你會問:「這種故事我們已經有太多了,為何要再嘗試一次?」的確,就單以最容易為人接受的電影來說,我們隨便就可以舉出《回到未來》、《魔鬼終結者》、《未來總動員》這三部截然不同、但卻一樣把「改變歷史」這一概念玩到叫人讚嘆的作品,更別提還有一堆族繁難以備載的科幻小說作品了。但是,傑作在前,並不會影響我們試著對同一主題做出不同演繹的樂趣。而《全面屍控》確實把故事講出了自己的趣味來。

當然,這絕不是說《全面屍控》毫無缺點,事實上它的缺點非常明顯——作為一個被玩家預期為「實境密室逃脫」的遊戲,它幾乎可說是毫無一般認知上的「謎題」存在,也不需要有任何「逃出」的意圖或舉動,更別提事實上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玩家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達成「蒐集資訊」這項工作而已。

然而即使如此,我依然認為《全面屍控》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優秀的「實境互動戲劇」,而不是一部「實境密室逃脫」。正因為犧牲了實境密室逃脫」所應具有的基本元素,使得工作室可以把重點放在玩家與劇情的互動之中,從而營造出「身歷其境」的逼真參與感。對以「解謎」為重的密室愛好者而言,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糟糕的作品,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在乎的是個人在遊戲之中所感受到的浸入感,那麼本作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總和評價:對於「時空穿梭、改變歷史」的又一次有趣演繹。雖然某些部份還未盡善盡美,但是演出表現已令我讚賞不已、期待其新作。

推薦指數:誠意推薦。如果你是個劇情派密室愛好者,絕不可錯過這間完全犧牲解謎遊戲性以成就劇情面的奇特作品

P.S. 本文撰寫途中,哇cow發佈了最新作品的前導預告。一觀之後更是令我好奇,吸收了《全面屍控》實際運作的經驗之後,哇cow能夠再創造出怎樣的新火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

實境遊戲 - 黑盒子 / 謝幕之後

以限時活動的角度來看,我會說《謝幕之後》是我參加過的、最具誠意的一次體驗。 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謝》的謎題特別用心還是硬體製作精良還是工作人員演出效果驚豔還是故事線佈局深遠巧妙之類的。事實上,單純以評論實境密室遊戲的角度而言,《謝幕之後》既不符合大眾心目中對於優秀遊戲的典型要求,更不可能讓人人都從中獲得樂趣。如果有部份玩家在體驗之後給了它一個不及格的分數,我也毫不意外,甚至可以說這種情況才是理所當然。 但是儘管如此,《謝幕之後》依然是一件令我嘆服的創作。一件嘔心瀝血而成的創作。 實境密室遊戲,就如同戲劇、音樂、寫作等更為悠久的同類一樣,是一種創意產業。而既然為創意產業之一,也就必須面對其不可逃避的終極課題——商業化與獨特性的永恆角鬥。甚至可以說,由於此一產業中「經營者」與「創作者」往往同為一人的常見現象,更使得這種矛盾糾葛難以排解。對所有的創作者來說,作品總是私人的。因為那是作者生命中已經歷或是未經歷的痕跡、那是自己對於這世界的善與惡所抱持的愛憎恨怨、那是不惜剜開傷口也要從更深處挖出來的思想結晶、那就是作者自己的部份與全部。但如果這最終的成果並不是玩家所想要的呢?當創作者的主觀自我與市場大眾的客觀趨勢互不相容甚或背道而馳的時候,究竟又能如何收拾呢? 黑盒子給了我們它自己的答案。也許贊同、也許懷疑、也許淚流滿面、也許嗤之以鼻,不論如何,就筆者而言,雖然我並不是百分百地認同這其中所傳達的訊息,但必須承認的是:這樣努力得出的答案,值得欣賞。 我欣賞《謝幕之後》這件作品,但也希望整個實境遊戲產業不需要再有《謝幕之後》這樣的作品。

實境遊戲 - 笨蛋工作室/革樓

最近這個月來,實境解謎遊戲圈裡,最受人矚目的新作品,自然便是笨蛋工作室的《玩故事》系列首發作品:《革樓》了。 試玩場剛結束就紛紛冒出的眾多心得推薦;社群裡鋪天蓋地、幾乎可用「令人窒息」來形容的綿密宣傳;工作室本身過往幾年來累積出的品牌知名度;堪稱豪奢地使用整棟建築作為遊戲舞台;種種條件累積起來,成功地將整個實境遊戲社群的眼光都緊緊扣在這一個宣稱「融合了沉浸式劇場的演員互動元素以及實境遊戲的故事探索」的「全新體驗」上。 「全新」,一個堪稱實境解謎遊戲之「聖杯」的關鍵字眼、一種所有實境解謎玩家都渴望得到的終極樂趣之所在。 「既然敢於做出如此充滿野心的宣告、又有這麼多的試玩推薦,想必笨蛋工作室是在已然陷入模式化僵局的團體活動式解謎遊戲中創造出了什麼嶄新的可能性吧?」懷抱著這般期待的玩家相信絕不在少數,才會有遊戲開賣沒多久後,大部份場次便已售罄的盛況出現。 那麼,《革樓》的表現究竟如何? 就借用「玩故事」這個系列標題來做評語吧:「故事」的部份是一場驚豔,「玩」的部份卻只是一堆雞肋。 或者更簡單地說:「戲」很好、「遊」很爛。 — — 如果今天推出《革樓》的不是笨蛋工作室,而是一間新加入業界的工作室又或是其他單位的合作活動,我不會對本作品在「解謎」上的匱乏上多做文章,因為那是可以理解的缺陷。但作為業界領導品牌的強力主打,我們自然也必須將評論標準提高到對應的程度。 首先要說的是,《革樓》在沉浸式劇場這部份確實達到了令人激賞的水準。遊戲中,劇組與觀眾的互動切切實實地將故事裡「長安療養院」那從骨子裡透出的詭異與壓抑,生動且鮮活地呈獻到了觀眾的面前。玩家們也的確藉此沉浸到這個投射了滿溢著威權主義色彩的非現實世界中,建立起了一種虛幻的真實感 但是從離開了舞台場域、進入了解謎階段的那刻起,玩家的沉浸體驗就開始急速退潮,就我本人的經驗來說,甚至在第一個謎題結束前,就已經退化成了一般的戶外跑點遊戲,而且還是一個謎題不怎麼吸引人、機制 也沒有任何創新的乏味遊戲。 這正是我對《革樓》最大的失望。 劇場體驗與實境解謎並不是不能融合的兩個元素,事實上也有許多新的、小的業者正在試著將兩者的優點結合。但是這種號稱「融合」卻只是看完戲之後解個謎的銜接大概只比看完電影後來場同名桌遊強一點的粗糙作法卻根本不可能使之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特別是在本作的「故事」與「玩」徹底失衡的狀況下,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