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神不在場 / 樂不思薯 / 羊逃一日遊

春節期間,如去年般組團去了台南、高雄三間頗受好評的工作室一探四項主題,都有不錯的遊戲體驗。於是寫下這篇心得,希望能吸引更多同好到南部一遊。

神不在場 http://taog-game.com/

夢月馬戲團/蘇尼亞線
遊戲類別:分隊競爭、互相干擾,歡樂

第一場先挑戰的是台南「神不在場」的主題「夢月馬戲團」。「夢」是一款主打分隊競賽的競爭式主題,在遊戲開始之前就必須先分隊,雙隊之間的遊戲動線除了「互相干擾」的互動之外,在遊戲謎題上是完全不會相交集的,一般來說,建議整團人找滿後交換路線玩。不過因為本次的夥伴已經有人玩過一線了,所以我們也就只玩了單線,沒有再交換。

遊戲故事基本上簡單明瞭:兩隊玩家分別是兩團馬戲團成員,要競爭成為傳說中的「夢月馬戲團」的資格,同時也要在時間內脫離神祕的競賽空間回到現實世界。兩隊以輪流擔任挑戰方、干擾方的方式來進行五戰三勝的競爭。謎題上雖然不算特別難,但是也並不因為重點放在兩隊競爭就草草了事,每一題都可以看出工作室在設計時的用心。再加上各階段之間都有時間限制,挑戰方在分秒必爭的壓力下,要維持正常解題水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另一側的干擾方雖然只需要被動等待、壓力比較小,不過看著時間一秒秒倒數、猜測對方究竟解出來了沒,也是一個會讓人心跳加速的亢奮狀態。

總合評價:一個成功的歡樂向作品,尤其適合已經有一定交情的夥伴來一場「破而後立」的友情重整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如果不算上可能友情崩壞的結局的話,推薦去玩

樂不思薯 http://cokefries.com/

通往真相的倒數計時
遊戲類別:觀察、邏輯,靜態解謎

消失的遺物
遊戲類別:文字、邏輯、故事結合謎題,劇情

緊接著挑戰的是就在附近的「樂不思薯」。之前就有耳聞「樂」是以劇情為重點,實際遊玩之後果然也是如此。「通往真相的倒數計時」與「消失的遺物」兩個主題都是以劇情為主幹,繼而配合延伸出謎題來,而不是先做好謎題後再把故事加上去的常見套路。這種以劇情為主的設計方式,固然會犧牲了謎題、機關的創作自由,但是與提升主題自洽性的優點相權衡後,我個人還是較偏好這種作法。

而兩個主題之間,「通」可能因為是工作室第一作的原因,所以在敘事上相對簡單,劇情長度也較短,雖然有支線任務來增加遊戲歷程,但是就謎題數量、難度與趣味性總和而言,仍然只算是一個小品佳作。

而吸收了前作的經驗後,「消」可說是取得了全面性的進步。在劇情上,「消」成功地將故事的起承轉合放在解謎的過程中,打入玩家體驗,而不只是單純的「我講你聽」,讓人可以更加融入「找出真相」的偵探角色之中。造景方面,雖然不是最頂級的精緻水準,但也能看出工作室的用心所在,足以有效地幫助玩家投入主題中。最後,在謎題方面,本作的各相謎題多半是以單純的邏輯推理為主、觀察環境為輔,再加上一些小型機關配合提升了不少遊戲中的趣味性。不過本作在閱讀能力上需要一定的門檻,如果是國中、小學生來體驗的話,可能會遭遇到很大的挫折。

總合評價:兩主題皆有一定水準。體驗過後,更是讓人相當期待下一主題會是什麼樣的風貌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對重視故事演出的同好們來說,可謂不可不玩

羊逃 http://www.runsheepsrun.com/

魔法學園之闇黑封印
遊戲類別:機關、扮裝、個人任務,心機猜疑

用餐之後,一行人就殺到高雄,一會「羊桃」的 2015 新作:「魔法學園之暗黑封印」:玩家們扮演來自學院三大派系的魔法師,要找出當年鎮壓第四派系邪惡巫師的封印,粉碎其重臨世間的野心。

從簡介上就可以看出本作在結構上相當的傳統,並沒有什麼跳躍性的創見。不過這並不代表它就會不好玩。事實上,我覺得在這篇文章提到的四個主題中,本作可說是在各面向平均上最好的:首先要稱讚的是遊戲動線的順暢,對於大部分的逃脫主題來說,當謎題數量到達一定程度後,很容易就會因為動線安排不良,導致玩家陷入迷惘、茫然、不知所措的混亂中,但是「魔」藉由控制謎題分佈與明確不模糊的線索提示,有效地在玩家腦海中建立起一組解謎的順序。再來,是謎題的趣味性與難度間可圈可點的平衡。整個主題中,確實有幾個題目較難,但即使是這些較難的題目,玩家也能在不斷地試誤中取得相當的樂趣,而不會卡在「解不開」的情緒中而苦惱。氣氛營造方面,恰得其分的場景、與故事背景配合融洽的機關設計、簡單但卻有吸引力的扮裝,都更提升了本主題的完成度。

最後,特別要一提的是「個人任務」的環結。「魔」引入了這項最近實境逃脫界蔚為風行的元素,雖說稍微有跟風的嫌疑,但是為娛樂性帶來的效果卻是明顯可見的。以我們這團為例,基本上個人任務結算時所帶來的樂趣甚至可說是跟遊戲本身不相上下。

總合評價:吸收了之前作品的經驗後,認真打造而成的心血之作。一個老手新手兩相宜的好主題
推薦指數:誠意推薦,一眾好友組團的話,更可以在個人任務上得到額外的樂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

實境遊戲 - 黑盒子 / 謝幕之後

以限時活動的角度來看,我會說《謝幕之後》是我參加過的、最具誠意的一次體驗。 別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謝》的謎題特別用心還是硬體製作精良還是工作人員演出效果驚豔還是故事線佈局深遠巧妙之類的。事實上,單純以評論實境密室遊戲的角度而言,《謝幕之後》既不符合大眾心目中對於優秀遊戲的典型要求,更不可能讓人人都從中獲得樂趣。如果有部份玩家在體驗之後給了它一個不及格的分數,我也毫不意外,甚至可以說這種情況才是理所當然。 但是儘管如此,《謝幕之後》依然是一件令我嘆服的創作。一件嘔心瀝血而成的創作。 實境密室遊戲,就如同戲劇、音樂、寫作等更為悠久的同類一樣,是一種創意產業。而既然為創意產業之一,也就必須面對其不可逃避的終極課題——商業化與獨特性的永恆角鬥。甚至可以說,由於此一產業中「經營者」與「創作者」往往同為一人的常見現象,更使得這種矛盾糾葛難以排解。對所有的創作者來說,作品總是私人的。因為那是作者生命中已經歷或是未經歷的痕跡、那是自己對於這世界的善與惡所抱持的愛憎恨怨、那是不惜剜開傷口也要從更深處挖出來的思想結晶、那就是作者自己的部份與全部。但如果這最終的成果並不是玩家所想要的呢?當創作者的主觀自我與市場大眾的客觀趨勢互不相容甚或背道而馳的時候,究竟又能如何收拾呢? 黑盒子給了我們它自己的答案。也許贊同、也許懷疑、也許淚流滿面、也許嗤之以鼻,不論如何,就筆者而言,雖然我並不是百分百地認同這其中所傳達的訊息,但必須承認的是:這樣努力得出的答案,值得欣賞。 我欣賞《謝幕之後》這件作品,但也希望整個實境遊戲產業不需要再有《謝幕之後》這樣的作品。

實境遊戲 - 笨蛋工作室/革樓

最近這個月來,實境解謎遊戲圈裡,最受人矚目的新作品,自然便是笨蛋工作室的《玩故事》系列首發作品:《革樓》了。 試玩場剛結束就紛紛冒出的眾多心得推薦;社群裡鋪天蓋地、幾乎可用「令人窒息」來形容的綿密宣傳;工作室本身過往幾年來累積出的品牌知名度;堪稱豪奢地使用整棟建築作為遊戲舞台;種種條件累積起來,成功地將整個實境遊戲社群的眼光都緊緊扣在這一個宣稱「融合了沉浸式劇場的演員互動元素以及實境遊戲的故事探索」的「全新體驗」上。 「全新」,一個堪稱實境解謎遊戲之「聖杯」的關鍵字眼、一種所有實境解謎玩家都渴望得到的終極樂趣之所在。 「既然敢於做出如此充滿野心的宣告、又有這麼多的試玩推薦,想必笨蛋工作室是在已然陷入模式化僵局的團體活動式解謎遊戲中創造出了什麼嶄新的可能性吧?」懷抱著這般期待的玩家相信絕不在少數,才會有遊戲開賣沒多久後,大部份場次便已售罄的盛況出現。 那麼,《革樓》的表現究竟如何? 就借用「玩故事」這個系列標題來做評語吧:「故事」的部份是一場驚豔,「玩」的部份卻只是一堆雞肋。 或者更簡單地說:「戲」很好、「遊」很爛。 — — 如果今天推出《革樓》的不是笨蛋工作室,而是一間新加入業界的工作室又或是其他單位的合作活動,我不會對本作品在「解謎」上的匱乏上多做文章,因為那是可以理解的缺陷。但作為業界領導品牌的強力主打,我們自然也必須將評論標準提高到對應的程度。 首先要說的是,《革樓》在沉浸式劇場這部份確實達到了令人激賞的水準。遊戲中,劇組與觀眾的互動切切實實地將故事裡「長安療養院」那從骨子裡透出的詭異與壓抑,生動且鮮活地呈獻到了觀眾的面前。玩家們也的確藉此沉浸到這個投射了滿溢著威權主義色彩的非現實世界中,建立起了一種虛幻的真實感 但是從離開了舞台場域、進入了解謎階段的那刻起,玩家的沉浸體驗就開始急速退潮,就我本人的經驗來說,甚至在第一個謎題結束前,就已經退化成了一般的戶外跑點遊戲,而且還是一個謎題不怎麼吸引人、機制 也沒有任何創新的乏味遊戲。 這正是我對《革樓》最大的失望。 劇場體驗與實境解謎並不是不能融合的兩個元素,事實上也有許多新的、小的業者正在試著將兩者的優點結合。但是這種號稱「融合」卻只是看完戲之後解個謎的銜接大概只比看完電影後來場同名桌遊強一點的粗糙作法卻根本不可能使之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特別是在本作的「故事」與「玩」徹底失衡的狀況下,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