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神不在場 / 樂不思薯 / 羊逃一日遊

春節期間,如去年般組團去了台南、高雄三間頗受好評的工作室一探四項主題,都有不錯的遊戲體驗。於是寫下這篇心得,希望能吸引更多同好到南部一遊。

神不在場 http://taog-game.com/

夢月馬戲團/蘇尼亞線
遊戲類別:分隊競爭、互相干擾,歡樂

第一場先挑戰的是台南「神不在場」的主題「夢月馬戲團」。「夢」是一款主打分隊競賽的競爭式主題,在遊戲開始之前就必須先分隊,雙隊之間的遊戲動線除了「互相干擾」的互動之外,在遊戲謎題上是完全不會相交集的,一般來說,建議整團人找滿後交換路線玩。不過因為本次的夥伴已經有人玩過一線了,所以我們也就只玩了單線,沒有再交換。

遊戲故事基本上簡單明瞭:兩隊玩家分別是兩團馬戲團成員,要競爭成為傳說中的「夢月馬戲團」的資格,同時也要在時間內脫離神祕的競賽空間回到現實世界。兩隊以輪流擔任挑戰方、干擾方的方式來進行五戰三勝的競爭。謎題上雖然不算特別難,但是也並不因為重點放在兩隊競爭就草草了事,每一題都可以看出工作室在設計時的用心。再加上各階段之間都有時間限制,挑戰方在分秒必爭的壓力下,要維持正常解題水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另一側的干擾方雖然只需要被動等待、壓力比較小,不過看著時間一秒秒倒數、猜測對方究竟解出來了沒,也是一個會讓人心跳加速的亢奮狀態。

總合評價:一個成功的歡樂向作品,尤其適合已經有一定交情的夥伴來一場「破而後立」的友情重整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如果不算上可能友情崩壞的結局的話,推薦去玩

樂不思薯 http://cokefries.com/

通往真相的倒數計時
遊戲類別:觀察、邏輯,靜態解謎

消失的遺物
遊戲類別:文字、邏輯、故事結合謎題,劇情

緊接著挑戰的是就在附近的「樂不思薯」。之前就有耳聞「樂」是以劇情為重點,實際遊玩之後果然也是如此。「通往真相的倒數計時」與「消失的遺物」兩個主題都是以劇情為主幹,繼而配合延伸出謎題來,而不是先做好謎題後再把故事加上去的常見套路。這種以劇情為主的設計方式,固然會犧牲了謎題、機關的創作自由,但是與提升主題自洽性的優點相權衡後,我個人還是較偏好這種作法。

而兩個主題之間,「通」可能因為是工作室第一作的原因,所以在敘事上相對簡單,劇情長度也較短,雖然有支線任務來增加遊戲歷程,但是就謎題數量、難度與趣味性總和而言,仍然只算是一個小品佳作。

而吸收了前作的經驗後,「消」可說是取得了全面性的進步。在劇情上,「消」成功地將故事的起承轉合放在解謎的過程中,打入玩家體驗,而不只是單純的「我講你聽」,讓人可以更加融入「找出真相」的偵探角色之中。造景方面,雖然不是最頂級的精緻水準,但也能看出工作室的用心所在,足以有效地幫助玩家投入主題中。最後,在謎題方面,本作的各相謎題多半是以單純的邏輯推理為主、觀察環境為輔,再加上一些小型機關配合提升了不少遊戲中的趣味性。不過本作在閱讀能力上需要一定的門檻,如果是國中、小學生來體驗的話,可能會遭遇到很大的挫折。

總合評價:兩主題皆有一定水準。體驗過後,更是讓人相當期待下一主題會是什麼樣的風貌
推薦指數:物有所值,對重視故事演出的同好們來說,可謂不可不玩

羊逃 http://www.runsheepsrun.com/

魔法學園之闇黑封印
遊戲類別:機關、扮裝、個人任務,心機猜疑

用餐之後,一行人就殺到高雄,一會「羊桃」的 2015 新作:「魔法學園之暗黑封印」:玩家們扮演來自學院三大派系的魔法師,要找出當年鎮壓第四派系邪惡巫師的封印,粉碎其重臨世間的野心。

從簡介上就可以看出本作在結構上相當的傳統,並沒有什麼跳躍性的創見。不過這並不代表它就會不好玩。事實上,我覺得在這篇文章提到的四個主題中,本作可說是在各面向平均上最好的:首先要稱讚的是遊戲動線的順暢,對於大部分的逃脫主題來說,當謎題數量到達一定程度後,很容易就會因為動線安排不良,導致玩家陷入迷惘、茫然、不知所措的混亂中,但是「魔」藉由控制謎題分佈與明確不模糊的線索提示,有效地在玩家腦海中建立起一組解謎的順序。再來,是謎題的趣味性與難度間可圈可點的平衡。整個主題中,確實有幾個題目較難,但即使是這些較難的題目,玩家也能在不斷地試誤中取得相當的樂趣,而不會卡在「解不開」的情緒中而苦惱。氣氛營造方面,恰得其分的場景、與故事背景配合融洽的機關設計、簡單但卻有吸引力的扮裝,都更提升了本主題的完成度。

最後,特別要一提的是「個人任務」的環結。「魔」引入了這項最近實境逃脫界蔚為風行的元素,雖說稍微有跟風的嫌疑,但是為娛樂性帶來的效果卻是明顯可見的。以我們這團為例,基本上個人任務結算時所帶來的樂趣甚至可說是跟遊戲本身不相上下。

總合評價:吸收了之前作品的經驗後,認真打造而成的心血之作。一個老手新手兩相宜的好主題
推薦指數:誠意推薦,一眾好友組團的話,更可以在個人任務上得到額外的樂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

密室遊歷 - 螺旋工作室 The LAB? the Dr.? the drug?

「教授」其實是一個被實境遊戲業界所詛咒的職業吧! ~ 螺旋工作室,《The LAB? the Dr.? the drug?》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筆者比較少聽到討論聲音的遊戲《The LAB? the Dr.? the drug?》。 提到這款螺旋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會是「聯誼場」三個字吧?的確,版上少數幾篇關於此遊戲的分享文章絕大部分都是聯誼場心得。而大概、也許、說不定,你的心頭此刻正想著「可能是因為改成普通場就不好玩了吧?」筆者原本也抱著一樣的想法,以為在普通場的狀況下,可能會減損到本主題的遊戲性與趣味度。不過實際遊玩後卻證明了一切只是刻板印象;的確,本遊戲還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例如說:整體完成度還不能與市面上其他一線遊戲主題等量齊觀,故事轉折稍嫌生硬而不能將戲劇性效果最大化,場景佈置與機關硬體上也有一點因陋就簡、不夠精緻的瑕疵。但是若就遊戲整體表現來評析的話,筆者認為《The LAB》絕對是一個好玩而且應該有更多曝光度的遊戲。至於為何目前如此少討論,再跟工作室確認後,我認為其原因就在於遊戲剛推出時的流暢度不佳,導致最早來訪的玩家們無法得到設計者所想提供的最佳體驗。以至於口耳相傳下,儘管目前遊戲已經大幅修正,還是無法吸引玩家青睞的目光。 把焦點轉回到遊戲本身。對於《The LAB》,我在遊玩後的浮現腦海的第一個想法是:整個故事演出是一個完全遵守「三幕劇」手法的穩重結構。從前導解說伊始,玩家就得到了一個常見得幾乎可說是陳腔濫調的雞肋型簡單鋪陳,然而隨著遊戲進度的逐漸展開,正當玩家們已經習慣了前段過程中的平淡與合乎意料之後,他們卻會突然發現自己踩進了一個敘事結構上的「陷阱」從而強烈感受到劇情轉折所帶出的緊張刺激處。這樣的演出手法雖然古典而老套,但是正因為其被一再證明有效,才能夠存續到成為「古典而老套」。對於筆者來說,這一種努力營造驚喜與反差的用心,正是我覺得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實境密室遊戲所應該努力的方向。美中不足的,也許是因為製作團隊的經驗還不足,整個劇情在收尾的「合」時,故事性卻陡然走低, 前段文章中所提及的「整體完成度不足」,所指涉的便是這個問題。正因為此缺點,導致 玩家在「轉」中所得到的震憾與驚豔不能成功地沿續到遊戲結束後,浪費了原本精心設計的驚喜,成了遊戲進行中最大的缺憾。 在謎題方面,我的評價是「中...

模板的存在

如果一個電影導演又或小說作者總是重複不斷演繹自己既有的起承套路,故事及角色儘管表面上不同,但實際上卻千篇一律地只是推進既定程序的工具,而從來沒有實質性的差異也沒有任何讓人能共感的心理描寫。那麼,我相信絕不會有任何嚴肅、負責的評論會認為這是一個創作者應有的態度。 但是在實境遊戲社群裡,卻似乎不是如此。 大概,是我要求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