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境遊戲 - 笨蛋工作室/革樓

最近這個月來,實境解謎遊戲圈裡,最受人矚目的新作品,自然便是笨蛋工作室的《玩故事》系列首發作品:《革樓》了。

試玩場剛結束就紛紛冒出的眾多心得推薦;社群裡鋪天蓋地、幾乎可用「令人窒息」來形容的綿密宣傳;工作室本身過往幾年來累積出的品牌知名度;堪稱豪奢地使用整棟建築作為遊戲舞台;種種條件累積起來,成功地將整個實境遊戲社群的眼光都緊緊扣在這一個宣稱「融合了沉浸式劇場的演員互動元素以及實境遊戲的故事探索」的「全新體驗」上。

「全新」,一個堪稱實境解謎遊戲之「聖杯」的關鍵字眼、一種所有實境解謎玩家都渴望得到的終極樂趣之所在。

「既然敢於做出如此充滿野心的宣告、又有這麼多的試玩推薦,想必笨蛋工作室是在已然陷入模式化僵局的團體活動式解謎遊戲中創造出了什麼嶄新的可能性吧?」懷抱著這般期待的玩家相信絕不在少數,才會有遊戲開賣沒多久後,大部份場次便已售罄的盛況出現。

那麼,《革樓》的表現究竟如何?

就借用「玩故事」這個系列標題來做評語吧:「故事」的部份是一場驚豔,「玩」的部份卻只是一堆雞肋。

或者更簡單地說:「戲」很好、「遊」很爛。

— — 如果今天推出《革樓》的不是笨蛋工作室,而是一間新加入業界的工作室又或是其他單位的合作活動,我不會對本作品在「解謎」上的匱乏上多做文章,因為那是可以理解的缺陷。但作為業界領導品牌的強力主打,我們自然也必須將評論標準提高到對應的程度。

首先要說的是,《革樓》在沉浸式劇場這部份確實達到了令人激賞的水準。遊戲中,劇組與觀眾的互動切切實實地將故事裡「長安療養院」那從骨子裡透出的詭異與壓抑,生動且鮮活地呈獻到了觀眾的面前。玩家們也的確藉此沉浸到這個投射了滿溢著威權主義色彩的非現實世界中,建立起了一種虛幻的真實感

但是從離開了舞台場域、進入了解謎階段的那刻起,玩家的沉浸體驗就開始急速退潮,就我本人的經驗來說,甚至在第一個謎題結束前,就已經退化成了一般的戶外跑點遊戲,而且還是一個謎題不怎麼吸引人、機制 也沒有任何創新的乏味遊戲。

這正是我對《革樓》最大的失望。

劇場體驗與實境解謎並不是不能融合的兩個元素,事實上也有許多新的、小的業者正在試著將兩者的優點結合。但是這種號稱「融合」卻只是看完戲之後解個謎的銜接大概只比看完電影後來場同名桌遊強一點的粗糙作法卻根本不可能使之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特別是在本作的「故事」與「玩」徹底失衡的狀況下,前者的優秀反而更是不斷加強對於後者的負面感受,變成了這種「一加一小於一」的難堪局面。甚至可以刻薄地說,《革樓》給了我一種前期宣傳做得比作品本身還用心的難堪感覺。

或許各位會認為我太過吹毛求疵,但還是不得不說,《革樓》是我從笨蛋工作室得到過的最失落體驗。

一個不錯的故事、一場精彩的表演、結束在一個很糟的收尾上,這個收尾卻本來應該是工作室的最強項。

只能掩面一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密室編年史 - 時間表

首先感謝 貝爾豪斯工作室及美花、睡魔、他口、阿松四位編輯小組成員 ,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成果,就不會編年史的原始資料,當然也不會有這份時間線圖表。在此特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本圖表中只簡單列出各項主題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其他詳細資料請直接到 台灣密室編年史 或各工作室網頁檢視) (由於筆者手中並無相關業者資料也無意自行維護資料正確性,若圖表中有錯誤或遺漏,還請直接與貝爾豪斯聯絡。本圖表會不定時依台灣密室編年史所放出的文字檔案更新) (圖表若過大,請見諒) 最後更新 2016-4-21

密室遊歷 - 煩腦 / 模仿犯

(文章開始前先要澄清一件事,筆者體驗《模仿犯》的時間點其實在去年十一月間,只是因為各種原因而遲遲不能完成本文。文中各項論點都是依據當時的遊戲經歷而來,可能跟目前的實際狀況有所落差,還請各位若發現有誤之處能加以更正。) 隔了一段日子不見,今天想為大家介紹的作品,是台中「煩腦」工作室的《模仿犯》。 對筆者來說,一個實境解謎遊戲先不論其好不好玩,若要能讓人印象深刻,遊戲中必定要有某項讓人「意想不到、眼前一亮」的特點所在。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觀點的話,那麼,我想你或許也陷入了與筆者相同的困境——在遊戲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不可避免地總是在諸多新遊戲裡發現似曾相識、差相彷彿的設計,而漸漸喪失了當初那種總是可以發現新事物的樂趣。當然,這絕非工作室的錯誤、也不代表這些作品本身不好玩,純粹只是因為創作者選用了相近的硬體媒介、故事材料而產生的結果,或許我們可以借用生物學上的「趨同演化」來形容吧——當大家試圖切入的都是同一個市場、同一個客群的時候,採用類似的策略、產生類似的作品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模仿犯》卻成功地做到了「讓我眼前一亮」這點。 憑心而論,在整體製作上,《模仿犯》有著許多未臻完美之處,但是「煩腦」工作室在遊戲核心上所放入的創意及巧思就足以筆者眼中彌補的一切瑕疵。 好作品毋需多做介紹。假若你也苦惱於許久不曾體驗到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不妨給「煩腦」工作室的《模仿犯》一點點時間吧。 至少,對我來說,那是值得的。 Funow 煩腦密室逃脫工作室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nowstudio/

模板的存在

如果一個電影導演又或小說作者總是重複不斷演繹自己既有的起承套路,故事及角色儘管表面上不同,但實際上卻千篇一律地只是推進既定程序的工具,而從來沒有實質性的差異也沒有任何讓人能共感的心理描寫。那麼,我相信絕不會有任何嚴肅、負責的評論會認為這是一個創作者應有的態度。 但是在實境遊戲社群裡,卻似乎不是如此。 大概,是我要求太多了吧。